「明明瞓咗好耐,但都係好攰!」這兩句說話經常出現上班族的口裡。當「瞓極都唔夠」情況持續,大家自然沒精打采,做任何事都好像提不起勁,謝絕社交活動,漸漸覺得記憶力愈來愈差、周身骨痛,像介乎健康與生病之間,接著變得鬱鬱寡歡。假如閣下有此情況,可能患上了「慢性疲勞綜合症」(Chronic Fatigue Syndrome, CFS)。

自我評估
在過去6個月或以上,閣下可曾出現以下症狀:
1.短期記憶力及專注力下降
2.咽喉痛
3.頸部或腋下淋巴結觸痛
4.肌肉疼痛
5.多處關節痛,無腫脹充血
6.出現與以往不同形式或程度的頭痛
7.睡眠後精力無法恢復
8.運動後疲累持續24小時以上

假如閣下在上述8項中同時出現4項或以上,且情況持續超過6個月,經檢查後也找不到原因,就可能患上慢性疲勞綜合症。
(註:以上為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所制訂的8個慢性疲勞綜合症的診斷標準)

慢性疲勞綜合症
到目前為止,慢性疲勞綜合症的確切成因仍然未明,有研究指與精神壓力有關。家庭醫生施紹霖醫生說:「上班族患上慢性疲勞綜合症很大程度源自工作及生活壓力。許多患者本身沒有長期病患,當他們出現相關症狀後,通過身體檢查卻找不出因由,因而不懂得處理。」

慢性疲勞綜合症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在非勞動的情況下,患者仍然持續感到疲累,卻找不到引致疲累的原因。他解釋說:「在正常情況下,人的疲累能在休息後得到明顯消減,但慢性疲勞綜合症患者即使有充分休息,仍然感到疲累不堪。」

疲勞可致情緒病
雖說慢性疲勞綜合症不會帶來致命性後果,不過患者卻有機會患上情緒病。施醫生說:「假如患者不認知也沒接受適當治療的話,他們的專注力會逐漸下降,繼而出現頭痛、關節痛、喉嚨發炎、肌肉疼痛等問題,這些困擾對個人情緒會帶來負面影響,持續下去,部分患者有機會患上情緒病,故此上班族若發現相關症狀的話,宜及早求醫。」

認知行為治療法
對付慢性疲勞綜合症主要採用認知行為治療方法。施醫生說:「慢性疲勞綜合症的治療時間較長,患者須定期覆診。醫生會先讓患者對病症有一定的認知,再深入了解他們的工作及生活模式,協助他們糾正日常不當的工作及生活習慣,如超時工作、睡眠飲食不定時等,逐漸建立良好的生活規律,同時通過運動治療等計劃,進一步調整他們的生活模式,藉以減低壓力,緩解症狀。」

來源: https://www.recruit.com.hk/Resources/ArticleDetail.aspx?articleId=33292

醫務所地址